SHTF后糖尿病生存
灾难发生后糖尿病患者如何生存
糖尿病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需要定期服药,必须严格遵守饮食计划,而且容易生病和感染。
当发生灾难性事件(SHTF)时,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加剧。
如果发生灾难,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加脆弱。
他们必须采取特殊预防措施,以确保自己有能力应对这种情况。
灾难发生后,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特殊医疗需求。
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在灾难发生后不久仍能获得医疗救助。
然而,并非总是如此,但如果能够获得救助,他们需要做好准备。
由于受伤或休克,他们可能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
此外,治疗他们的人可能无法获取他们的病史。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表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以便得到适当的护理。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首要重要准则是始终佩戴医疗手环,这能提供有关他们病情的重要信息。
准备是关键
通常在灾难发生后,帮助并不会立即到来。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到达医院或其他医疗设施。
糖尿病患者根本无法等待这么长时间而没有适当的药物。
这就是为什么强烈建议制作一个糖尿病灾难应急包。
它应该便于携带、防水且保温,以免损坏。
还应将其放置在一个即使发生地震、龙卷风或洪水也能轻松获取的地方。
这个应急包应包含以下几个物品:
一、药品和医疗用品
这是糖尿病患者在灾难情况下最重要的资源。
你应该尽可能多地打包医疗用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何时能获得外界的帮助。
理想的情况是准备一个30天的用量。
如果做不到,要确保药物至少能维持2 - 3天。
用品应包括胰岛素、胰岛素泵、注射器、胰高血糖素、试纸条、葡萄糖片、血糖仪、备用电池以及你日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其他任何东西。
(胰岛素:一种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
二、额外的饮用水
同样,家里储存大量水是个好主意,因为灾难发生时水会成为宝贵的商品。
不过,应急包中的水保持在能维持2 - 3天用量为宜。
再多就会使应急包变得笨重难以携带。
三、几天的食物
除了药品和水,食物对糖尿病患者也极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
所以应急包中的食物应具备两个特性:不易腐坏且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四、健康记录和病史的副本
除此之外,还应保留一份详细列出你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及你的饮食情况的清单。
五、家人、朋友和医生的联系信息
在谈到像糖尿病这样危险的情况时,不存在准备过度这种事。
这就是为什么在工作场所、朋友和家人的家、邻居等你经常去的地方周围保存重要的额外物资(如药品和小吃)是个好主意。
胰岛素是任何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药物,所以你需要妥善保管它。
不管你在紧急情况下有多少瓶胰岛素,如果保存方式不当都是没用的。
好消息是胰岛素不需要冷藏。
只要温度不超过84华氏度(约29摄氏度),它可以在室温下安全储存长达一个月。
然而,在许多地区,温度经常会超过这个限度。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冷却器来保存你的应急胰岛素供应也是个好主意。
在应急包中加入几包再冷冻凝胶,在停电时也能保证胰岛素的适当储存。
如何识别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最大紧急情况是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随时监测血糖水平非常重要,以确保其不低于推荐水平。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患低血糖症的风险很大,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通常是由于错过正常时间的餐食或药物引起的,这在灾难发生时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低血糖症的标准阈值是70毫克/分升(不同的人可能有所不同)。
即便如此,早期了解和发现低血糖的症状可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症状包括头晕、出汗、颤抖、饥饿、疲劳、困惑、心跳不规律,甚至失去意识。
如果你感觉到这些症状,最好的做法是吃一些能快速提高血糖水平的东西。
推荐葡萄糖片或天然果汁。
没有药物时该怎么办
从本质上讲,灾难性事件是难以预料的。
很有可能你陷入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没有所需的药物,或者药物量低于所需。
当胰岛素供应不足时,知道该怎么做是很重要的。
基本上,你需要尽可能延长药物的供应时间,以便在救援到来之前坚持下去。
你的饮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尽量避免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是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此外,你应该知道如果通讯线路畅通你可以联系谁。
红十字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甚至美国大使馆都可以在你无法获取常规供应商的药物时为你提供紧急胰岛素供应。
正如你所看到的,拥有正确的知识和指导可以帮助任何人克服灾难性事件,即使是糖尿病患者。
你对灾难后患有慢性疾病有什么担忧吗?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引用:https://www.survivopedia.com/surviving-with-diabetes-after-shtf/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656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