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的拆卸车辆的基本指南
出行必备:简易应急车辆指南
如果你是那种在灾难来临时就想逃离的人,那你很可能已经考虑过如何到达安全地带。
当大事发生时,主要道路肯定会因为其他人疏散而交通拥堵。
然而,试图徒步避开交通同样面临许多障碍。
这样做你更有可能迷路,遭遇危险,而且走不了多远。
对许多生存狂来说,应急车辆(BOV)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一些低耗驾驶的小技巧,比如车辆重量、加速控制、轮胎气压和燃油类型在你开车到达安全地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提到过不存在完美的应急车辆。
不过,速度、防护、燃油效率和越野能力通常是可靠应急车辆所具备的共同要素。
这篇文章将继续探讨乘车撤离这个话题,并且讨论其他让应急车辆随时可用的方法。
应急车辆检查清单
不管你的车是日常通勤的汽车还是全地形露营卡车,在灾难来临时你的任务是一样的。
你要尽快让家人上车然后上路。
你还希望车上配备让你在路上生存几天直至到达避难所或者找到安全之处的所有必需品。
在撤离时有两大组成部分的应急准备工作你必须考虑:
- 你的车辆保养良好并且机械性能适合长途行驶;
- 你的车辆装载了你在路上和野外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资和装备。
要记住,即使是那些打算就地避难的人也不能只依靠单一的应急计划。
每个生存狂都知道做好准备意味着要有就地避难和撤离的措施,并且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其中任何一种选择。
你不必把大量的准备资金投入到车辆上,特别是如果你的计划是留在原地的话。
很多小的、不贵的任务可能就是一辆能上路应急车辆和一堆没用的铁疙瘩之间的差别。
不管你是打算就地避难还是撤离,如果你的车道上有辆车,你应该考虑以下这些保持车辆随时可用的小技巧。
轮胎
应急路线的理念就是你的四个车轮会比你的两条腿带你走得更远。
如果在灾难来临时你没有质量好、气压足且抓地力强的轮胎,你就走不了多远。
定期检查轮胎的花纹和气压,尤其是在冬季。
你还应该每隔大约5000公里(原文中为英里)就进行一次轮胎换位并且检查车轮(原文中为wheels,这里理解为包含轮胎等相关部件的整体检查)。
另外,除了车上自带的备胎(甜甜圈形状的那种),你还应该计划准备一个完整的备用轮胎。
如果车内或者车顶空间允许,或者你打算经过较长距离的崎岖地形撤离,你可以考虑在应急车辆上备一整套备用轮胎。
电池
没有电池汽车是无法启动的。
如果电池老旧磨损,它也迟早会坏掉。
建议大约每四年更换一次电池,因为电池大概在这个时候就会失去酸性电荷。
有些电池能用很久,有些则很快报废,你要留意电池性能衰退的迹象。
在应急车辆上备一个额外的新电池也不是个坏主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路上是否会遇到其他(友好的)幸存者愿意停车给你搭电启动。
各种液体
车辆的发动机液体是最容易调节的东西之一,不过很多人还是忽略了它们。
你应该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并且车上要额外备一到两夸脱(换算成升,1夸脱约等于0.95升),以防万一出现泄漏。
变速器油、制动液、助力转向油、发动机冷却液和挡风玻璃清洗液也应该加满,并且如果空间允许的话每种都额外备一些。
还要确保这些油箱定期排空并加注新鲜液体。
汽油
没有满箱汽油的应急车辆就不是真正的应急车辆。
如果你有辆能带你撤离的车辆,你应该确保它总是装满汽油。
这意味着每次你开车出去办事或者进行应急撤离演练,在回家的路上都要把油箱加满。
同时在家里要备两个装满新鲜汽油的罐子,以便在最后一刻或者在路上给油箱加油。
如果你有应急避难所,也要确保那里有新鲜汽油来给你的油箱重新加油。
还可以考虑携带几夸脱(换算成升)的燃油添加剂,用来改善你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可疑燃油来源。
收音机
除了汽车上的AM/FM收音机(它在灾难期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广播紧急信息),你的车上还应该有一个备用的通讯设备。
这可能是你已经放在车上应急包里的东西,但如果没有的话,你应该考虑一种除手机和车载音响之外的通讯方式。
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查看我们关于灾后通讯的文章。
工具
如果车辆发生故障,光靠你的双手是没什么用的。
你的应急车辆应该配备一套工具包,里面至少包含一套螺丝刀、锤子、钳子、扳手、套筒扳手、美工刀、撬棍以及各一卷电工胶带和管道胶带。
即使你不是机械师,这些工具也能救你和你车辆的命。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应急车辆准备中的装备方面。
上述要点大多是关于保持车辆本身处于良好状态的。
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当你的应急车辆能够成功把你和你的家人带到安全地带而不发生故障时,它才是有用的。
从那之后,你会觉得车上配备了所有必要的设备和物资能在路上生存是一种保障。
(注:文中未涉及需要解释的地名、人名和专业术语,所以没有进行相关注释。
)
引用:https://www.survivopedia.com/ready-to-go-bug-out-vehicle/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6567725/